惦记 第67节
材料中列举了生活中的现象和名人事例事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简简单单的主题,要写出彩可不容易,但左渔却拿了满分。
后来,当她想起当时提笔时的心境,总想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写的那句话——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她当时把自己的心境完完全全注入在文字里,每写作文里的一个字,心力都在燃烧。
因为对于她来说,担当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无奈后,依然选择努力生活。
当初时机不对,也因为误会和顾忌,只能偷偷喜欢那位少年,可现在一切尘埃落定,她与他却再也无法回头。
这就是稚嫩青涩的她所认清的现实。
十七岁的左渔在认清这个现实后,依然咬着牙,在很努力很努力地往前走。
第63章 惦记63
高考出分后的第二天, 左渔收到一个电话,那人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她,说她有一份稿费。
因为备战高考,左渔自高三以来已经逐渐降低了使用手机的频率, 只有偶尔才会查看一下消息。
那人是她的出版编辑, 当时参加完电视台采访后, 节目的反响热烈, 尤其是她, 因为出众的美貌以及在采访过程中表现的才华,令观众印象深刻。
社交媒体上更是掀起了一股热烈的讨论和转发热潮, 左渔一时之间火了一小把。
有了曝光度, 各种各样的公司和出版机构,鱼龙混杂, 开始对左渔的作品和个人形象产生兴趣,希望能够与她合作。
但彼时的左渔忙于高考复习,无暇考虑这些,只让陆萍老师对接了原本的那位杂志社编辑, 出版了她的一些个人作品集, 其中就有包括《余烬》。
而这本书历时半年, 终于在高考前夕成功出版上市了。
编辑在电话里告诉她, 稿酬有三万七千元,将会划到她的银行账户上。
这个银行卡是左渔妈妈当时陪同左渔去办理的,这是她人生里所赚到的“第一桶金”。
对于那个时候的她,心情很难形容,就像突然被心软的财神砸中一般, 满是惊喜和不知所措。
她拿着这笔“巨款”,在厨房里从后环住了妈妈的脖颈, 语气带了哽咽:“妈妈,我长大啦,我赚到钱,可以孝敬你们了。”
沈丽姝原本正切着西瓜,突然听见左渔微微呜咽的声音,不禁吓了一跳:“女儿?”
左渔抱着妈妈的腰,眼睛笑得甜甜:“妈妈,我的书出版了,我想把稿酬都给你和爸爸。”
沈丽姝被左渔突如其来的举动和言语感动得无以复加,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身面对左渔:“我的女儿真棒!我为你感到骄傲。但是这笔钱,爸爸妈妈不会拿,这是属于你努力的酬劳,你的人生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成就,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自己管理和规划自己的人生财富,知道吗?”
左渔垂下眼睛,好半天,她轻轻道:“好,我知道了,妈妈。”
爸爸妈妈不收她的钱,左渔就开始做功课,也咨询过小高医生,最后决定用这笔钱给他们和家里的老人都购买了一份健康保险,以预防医保范围外的疾病,这样以后如果他们看病就更有保障了。
办完保险,左渔又给小姑姑和弟弟都买了礼物,还有班上的老师,以及比较亲的同学,恰逢毕业的谢师宴,她需要表达感谢。
今年高考,左渔在自身的水平上发挥得更好,总分六百八十七,高出一本线一百多分,省排名四十二。
这个排名很稳,应该能如愿被京津大学录取。
左渔是稳扎稳打,而她的同桌陈延却像一匹黑马,用一年半的时间杀出重围,考了她们省的第十名。
知行高中自建校后就没有学生达到过这个成绩。
毕竟教学资源摆在那,小县城的教育水平肯定是比不过省会那几所学校的。
左渔回校领报考指南时,无意点开了当时在电视台一起录节目的那个群。
群里有人在报成绩,有一名男生在调侃自己考了0分,左渔心一惊,点开才发现,原来广东省凡是高考成绩进入了全省前十名的考生都会被屏蔽成绩,查询成绩时只能看到分数为“0”。
当时一起录节目的一群少年,如今已是分散各地,有的考完雅思托福,有的已经出国读预科,还有的已被保送正陪着爸妈在全国各地旅行,左渔翻看着群里的消息突然感慨,好像每一个人都不悔青春,诗酒趁年华。
后来,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走,填报志愿、等待结果,直至被京津大学录取,一切都毫无悬念。
等录取通知书寄来的那段时间,左渔回了趟尺塘,看望外公外婆的同时碰到了小高医生。
下过几场雨,尺塘的夏天带着微凉的清爽。
两个人站在稻田边聊了很多,后面,小高医生问起她关于签公司的事,问她选得顺不顺利。
提起这事,左渔微微有些苦恼。
自从写出《余烬》以来,各式各样的公司团队朝她递来橄榄枝,林林总总的邀约递到她手上,除了作家经纪公司、娱乐公司,甚至还有一家以全球市场为导向的海外公司,她看得眼花缭乱。
左渔担心被骗,本来想放弃了,但高京洛却跟她说自己大学时有一个挚友,现在在北京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工作,他是一个很可靠的人,非常信得过,于是想把他的联系方式推给她。
“你自己看了那么多,没有属意哪家吗?”高京洛问,“你其实很有潜力,之前一直被埋没是因为在这个小地方里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和资源倾斜,现在你认真选选‘合伙人’,这样比起你自己单打独斗更有可能实现你的价值。”
“确实有一家很正规的海外公司,叫环球,你应该听过。”左渔当时手拂过波浪似翻涌的稻穗,笑着说,“这家公司给出的条件很优厚,还准备安排一个很有名的专业作家经纪,专门只带我一个人,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我挺犹豫的。”
“那我把我那朋友的联系方式推给你。”高京洛说,“所有资料文件都让专业的律师过一遍,那问题应该不大。”
“好。”左渔点头,眉眼弯弯,“谢谢小高医生。”
九月初,左渔离开恫山去了津城。
到京津大学报道时,左渔才发现陈延没去清北,竟然跟她一样报考同一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