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39
书39 > 惦记 > 惦记 第6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惦记 第63节

 

一群人不舍得散,依依不舍,三步一回头,许肆周坐在原地,偶尔朝他们挥挥手,真他妈人生第一次对分别有了实感。

熊韦谦走得最慢,脚步刚迈开,抬起又落下,终还是忍不住,眼眶湿湿的,一抹泪,转身走回去,坐到了许肆周旁边,埋着头。

许肆周见他回来,拿着筷子,问:“咋,还没吃饱啊?”

“不是。”熊韦谦摇摇头,“阿肆,有没有想说的话,兄弟一场,我知道你走肯定迫不得已,有自己的苦衷。”

许肆周放下筷子,喉结压抑着滚了滚,郑重地转身看向他:“还真有一件事,想拜托你。”

“你说。”

“学校里不少人知道我追过左渔,我不想她有压力,回去后,别让那些人乱说话。”

“好。”

一旦去了西北,封闭式集训,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如果可以的话,照顾秋摇的同时,也多照顾照顾她。”

“你放心吧。”熊韦谦声音哽咽,诚恳地点点头,“我都会的。”

“嗯,就这样了,回去吧。”许肆周抬手握了握熊韦谦的肩膀,声音有些干涩和暗哑。

他的身后,街道两旁的灯火通明,四周的机动车来来往往,喧闹、噪杂,恫山的人们在将黑未黑的天色中,不约而同地各自忙碌着,仿佛真正的夜幕,此刻才降临。

——上卷完——

第59章 惦记59

自从许肆周离开恫山, 彻底离开了她的世界后,左渔对于2014年的记忆就变得很淡很淡了。

她把自己沉浸在无穷无尽的题海和卷子中,试图用学业填补心里空缺的那一大块。

当每一天都是按部就班地度过,早起上课, 下课自习, 晚上回宿舍, 看会儿书, 然后早早就寝。如此枯燥的节奏下, 时间仿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流逝。

在这样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里,为数不多的几件大事就显得格外深刻。

那是差不多快到立夏的时候, 烈阳当头, 第一声蝉鸣响彻了校园。

左渔穿着校服坐在教室里,额头沁出一点汗珠, 她恍若未觉,奋笔疾书,却被悄然走下讲台的陆萍老师轻轻敲了敲桌面。

“左渔,你出来一下。”陆萍老师怕影响到其他自习的学生, 声音很轻。

那会儿, 她们知行高中的高二学生已经开始高考的一轮复习了, 学习上大家有了几分紧迫感, 班上的氛围沉着不少。

左渔放下笔,随着老师的步伐走出教室。

当时被叫出去,她还以为是要去办公室取卷子,可陆萍老师将她带到走廊栏杆前,跟她说:“左渔, 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应该算是好消息。”陆萍老师兀自笑了笑,握着她的肩膀, “还记得之前你因为错过了编辑的电话,所以失去了在杂志刊登作文的机会吗?”

左渔点点头,回忆起了那次错过的机会,心中涌起了一丝遗憾:“是的,我记得。”

“不过,编辑最近又通过我们试图联系你,”陆萍似乎看穿了左渔心中的想法,继续说,“说是能把你那篇作文改成网络文摘的形式出版。”

“老师,什么意思?”左渔呆住。

“就是她们给你弥补了一次机会,但不能跟其他参赛者一样出版成功,只能通过电子文稿的形式在网络上发表。”

那是很长一段低迷状态过后,她第一次听到的好消息。

尽管不能亲眼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但能够有作品在网络上发表也是一种荣耀。

她的生活已经太久没有出现这种希望和振奋了,她激动得,甚至差点忘了说谢谢老师。

“不要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左渔。”陆萍微笑着鼓励她,“网络文摘虽然不同于杂志,但同样能够让你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得很出色的!”

左渔说着感谢,身心舒爽畅然。

但她没想到命运的眷顾,接踵而至——

接近暑假的时候,她再次收到消息,说是广州电视台拟策划一档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电视栏目,想邀请她去广州参与录制。

得到消息的那天是6月30号,她们刚搬进高三教学楼。

班上的男生和熊韦谦特别照顾她,二话不说替她将座位的书籍和杂物搬进了新的教学楼。

那天,左渔站在课室里,看着前后黑板那赤红鲜明的高考倒计时“342天”,总有种恍惚感。

日子一天一天地走着,什么都好像没变,但她却在心底暗暗算着她和许肆周分开的日子——已经整整122天了。

在这122天里,她总会在很多很多时刻想起他。

也许是学校外边奶茶店的一杯黑糖姜茶,也许是在操场跑步时闻到跑道被太阳晒出的一种淡淡的塑胶味,还可能是不经意间听到角落音像店里传出复古悠扬的粤语歌。

而每想起一次,她都会默默在那个专属的笔记本里记录下来,似乎只要写下来,心里就能平静不少。

当她今天再次翻开这个笔记本,才发现这个本子已经被她写了数十页纸了。

左渔指尖停在第一页,指腹一遍遍地摩挲着最上面的那两行字,眼眶慢慢红了。

——对不起。

——2014年2月28号。

而页面底下,是用黑笔写的另两行字。

——今天看到了班群消息,才知道3月4号那天大家给你送行。如果时光倒回,我会去吗?但是,我最想知道的其实是,你,想我去吗?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