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
[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2]《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
[4]《乞常州居住表》“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
[5]《月令采奇》记载:神宗问。内侍上尘乙览读至又恐琼楼玉宇…乃量移汝州。
[6]《东轩记》记载: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游出金陵城
【庐山风景自然是壮观的,苏轼发出了如斯感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经过了四年的黄州生活,苏轼慢慢从愤青趋于平和,除了感叹庐山风景美,看着质朴的诗词中却隐藏了生活中的大道理,苏轼的豁达开朗睿智得以显现。
苏轼游个山就展现出了如此富含哲理的人生观,他大概也由此联想到了宋朝的改革之事。
在苏轼被贬谪的年月,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不知应当怎样做才是对宋朝最有益的,大概是苏轼写下这首诗时的心境吧。
苏轼心系百姓,无法从局势中跳脱出来判断,急百姓所急之人看到稍有不利百姓的情况,就喜欢上书直陈利弊。
在不同角度看到庐山的美景后,苏轼悟了,原来以前一直困惑着自己的,竟是身在局中四字。】
-
好友看到一向乐呵的苏轼驻足愣神望着天幕,便知晓天幕说中了好友的心中事,只因苏轼对朝政无能为力只能远离,却又一直看不开丢不下,这样矛盾的苏轼,大概就是其魅力所在吧。
好友上前拍了拍苏轼的肩膀道:“子瞻兄,继续向上吧,山顶风光甚好。”
苏轼点了点头,跟着继续爬山,不过刚才天幕的话语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他确实花了许多时间,才想通了其中关窍。
【不同于苏轼满眼皆是人生百态,诗中带理,唐朝大诗人李白则要更放荡不羁爱自由一些,借诗抒情。
李白也同苏轼一样,曾游到庐山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被飞流直下的瀑布惊艳到了李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同时也惊艳了现代小学生们。
李白与苏轼的这两首诗都入选了小学必读诗篇,大概因为苏轼的诗更多了些哲理,所以李白写瀑布是二年级必读诗篇,苏轼写山峰则是四年级必读诗篇。】
-
因天幕很贴心的给转换了不同时代对于学生的称谓,李白清晰的看见了自己的诗篇是给幼学背诵的,还比那宋朝的苏轼低了两个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