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39
书39 > 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 > 第22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2节

 

就拿仁康庄园来说,这五十八万两白银听着多,可是平摊到每月,也不过是多出一二百两的事儿。

然而滴水穿石,才有如今这触目惊心的数字!

成帝用了三息时间消化了此事,他深深的看了张煜一眼,郑重道:

“张卿啊,你替朕,替我大盛做了一件大好事!冯卓,去库里支两只百年老参来,再请太医好好为张卿调养身体。张卿可要多保重,朕和大盛还需要你!”

张煜听后激动万分,随后起身便是一拜,成帝立刻便叫了起,张煜道:

“臣本以为此生再无为您效力之日,未曾想会有今日啊!”

张煜说着抹了一把泪,成帝温声道:

“你我君臣,合该有此缘分。”

随后,成帝又好生安抚了一下张煜,这才让他退下,等张煜走后,成帝随后看向冯卓:

“告诉林寒肃,让他即刻带人将那些庄头尽数抓获归案,贪了多少银子,都给朕吐出来!”

本以为自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时,却不想家里还有一群吃肥的羔羊……现在,肥羊到了该宰杀的时候了。

冯卓立刻应是,等他重新回来的时候,成帝看着方才被宫人重新整理归置好的奏折,却不闻不问,反倒问:

“朕倒是忘了,近日乃是乡试放榜之日,徐瑾瑜可有下场?”

他与张煜,本无君臣之缘,全赖徐瑾瑜当初遥送人才,而今才能解了他燃眉之急。

张煜那话倒是提醒了他。

冯卓听后,一拍脑门:

“瞧臣这记性,还未向圣上报喜,徐秀才如今已经成为徐解元啦!”

冯卓说着,便从礼部一早送来的各省优秀举子的考卷之中,准确无误的拿出了徐瑾瑜的考卷。

“这是下面三日前送来的考卷,还请圣上过目!”

“那还不呈上来,三日前便送来了?你这家伙一直藏着掖着作甚?”

成帝斜了冯卓一眼,冯卓只笑不语,这徐解元的东西,那是圣上的静心咒、开心果,这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这段时日,朝上一直因为越国之故,争吵不休,圣上那脸色一日比一日难看,冯卓本来便准备等自己扛不住的时候,用徐瑾瑜的考卷让成帝高兴高兴,却不想今日话赶话说到了这里。

成帝拿到考卷后,未语先笑:

“好小子,一下场就不同凡响!”

成帝这会儿一改方才的沉闷冷淡,语气中的欣喜亲厚那是毫不掩饰,冯卓在一旁也附和着:

“要不怎么说,圣上您慧眼识珠,天下英才尽入您怀?”

成帝闻言一笑,没有点头,但也没有反驳。

旁的也就罢了,徐瑾瑜乃是自己自打县试之时,便从沙砾里捞出的珍珠,看着他一步步走到今日,成帝心里那是欣慰至极。

“朕记着,仅此乡试的题目也是有关边疆之事的?朕倒要看看这徐瑾瑜如何作答。”

成帝自语片刻,随后直接看向最后一题,这还是成帝头一次看到徐瑾瑜写这么长的答卷。

两千余字,成帝目不交睫的看着,他几乎屏住呼吸,一刻不停,那徐瑾瑜文采斐然,通篇文章不管是起提还是转述,都可谓是一气呵成,浑若天成,看的成帝根本停不下来。

等到成帝一口气看完,已经是一刻钟后了,随后成帝便冷冷一笑:

“很该让徐瑾瑜早日入朝,这样待户部尚书那老儿说起国库无银之事,好好替朕问问,当初成忠那充入国库的千万两白银,如今究竟去了哪里?!”

成帝头一次体会到了嘴替的爽感,他甚至可以想象,若是这篇文章被户部尚书看到之时,那老东西的脸色有多么好看。

只可惜,现在他还不能这么做。

一则,徐瑾瑜还未入仕,他不能贸然替他树敌。

二则,张煜……即将正式接触户部事宜,他不能打草惊蛇。

成帝深吸一口气,将这份考卷又细细的看了一遍,遂交给冯卓:

“去,放到老地方。户部之事,积弊已久,朕等徐瑾瑜他日亲口在朝堂上,能问一问户部尚书那家伙!”

可那时,便该是剑指其咽喉之时!

成帝今日心情起伏颇大,可连续两件让他愉悦之事都与一人有关,这才成帝都不由哼笑一声:

“看来朕此前真不曾说错,这徐瑾瑜便是朕的福将!明年便是会试,他……啧,那还是个孩子,朕是否有些太心急了?”

但即使如此,多日笼罩在勤政殿上的阴云,终于烟消云散。

冯卓再一次感叹,这徐解元的静心之效。

之后的半个月中,京郊的气氛分外沉凝,以至京城之中不少嗅觉敏锐的人家都觉得心里颇为不安。

听说,那刑狱司之中,每日的哀嚎声一直未曾断绝,里面的血水从大牢一直淌到门外。

连门外那块青砖石都被浸成了血色,连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都不能将其彻底冲刷干净。

除此之外,边境又有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发了回来,而这日正好是大朝会之时——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